永續農業

農業淨零主軸四大掌門之二-「增匯」
日期:2023-11-14
    2022年2月,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宣示農業部門將於204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0%,並制定「減量」、「增匯」、「循環」、「綠趨勢」四大主軸政策,以達成我國農業淨零排放目標,建立農業永續經營模式,降低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。
 

什麼是碳匯?

    「匯」指的是什麼?又為什麼需要增加?

    人為排放量最多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,近年來,由於人類活動不斷釋出過量二氧化碳,使得氣候變遷日漸增劇。如果我們能將地球上多餘的二氧化碳放進倉庫保存,並且讓大自然依靠生態系統中原有的運作模式,進一步處理這些二氧化碳,是不是就能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呢?但,真的有這種方法嗎?

    碳匯(carbon sink),就是用來累積及儲存碳化合物的天然或人工「倉庫」。地球上二氧化碳儲存量最多的地方就是森林、海洋、土壤,而依據碳吸存的位置,分別被稱為綠碳、藍碳及黃碳,它們可以透過生態保護、生態復育、改善土地管理的方式回到大自然,進而達到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量的效果。

如何增加碳匯?

    以農業為例,土壤做為主要的自然碳匯之一,若要增加土壤的有機碳含量,必須先為土壤補充足夠的有機質。有機農業提倡減少機械對於土壤之擾動(降低土壤有機質的分解速率)、鼓勵輪作與間作、作物殘體回田、製成堆肥及草生栽培等耕種方式,不只可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,還能提升土壤儲存碳的能力。

   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(COP21)提出的「千分之四倡議(4 per 1,000 initiative)」也指出,農業土壤固碳對糧食安全及氣候變遷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。若每年讓表層土壤增加4‰的碳儲存量,將可平衡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量,並增進土壤的健康,進而減緩溫室效應、實踐農業永續,以調節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。

結語

    面對極端氣候,國內農業公私部門的淨零工作為仍在進行中,希望可推動有機產業施作方法再優化、促進能增加土壤碳匯的農法,以推動整體農業朝向更環境永續的方向前進。

    而我們一般消費者每一次選購有機及友善耕作的農產品,就能為轉型淨零農食系統出一分力。相信每個人從小地方做起,就能看到世界大大的改變。



資料來源:有機農業推動中心
https://www.oapc.org.tw/2023-0512_carbon-sequestration/